科技日报记者 操秀英
4月14日,记者从中国石化获悉,我国首条跨区域氢能重卡干线当日正式贯通,并将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此条“氢走廊”全程约1150公里,中途设有4座加氢站,将带动重庆、贵州、广西周边中短途支线物流应用场景,是我国西部地区氢能产业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对加快建设经济、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具有重要意义。
西部陆海新通道“氢走廊”是我国首条以氢能重卡为核心的干线物流通道,一期的4座加氢站全部为中国石化承建,分别是重庆赶水加氢站、贵阳综保加氢站、百色伟鑫加氢站、南宁振兴加氢站,形成稳定供氢网络。该“氢走廊”沿线经过的重庆长寿、贵州六盘水、广西百色等地氢能资源丰富,电解水制氢、氨分解制氢等技术已实现规模化应用。通过构建长距离、高落差的干线氢能应用场景,创新“陆到海”物流运营模式,这一“氢走廊”为复杂地理条件下的氢能运输提供了全国领先的可借鉴解决方案。
据介绍,这条“氢走廊”不仅是物流通道,更是产业纽带,途经重庆公路物流基地、贵州快递物流园、南宁市沙井江南物流园区等,应用场景丰富。该条“氢走廊”的建设将充分发挥沿线省区市的资源和产业优势,构建“绿色通道物流体系+氢能供给体系+氢能产业创新体系”的氢能全业态发展格局,促进交通、能源与产业深度融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和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中国石化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氢走廊”高效建成。中国石化川维化工联合重庆石油,在国内外没有可借鉴经验的情况下,利用副产氢开创性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燃料电池供氢中心,一期日供氢能力3200公斤,成为支撑氢走廊建设的重要仓储设施。重庆石油率先建成投营7座加氢站,成为重庆第一大氢能加注运营商,并建成全球首座使用地下储氢井的加氢站、西南首座“油气氢电服”全业态综合加能站。广西石油建成7座加氢站,是广西最大的车用氢能供应商,率先打造了全国首座商业化氨分解制氢加氢一体站,并牵头成立了“广西氢能联合会”,构建了政企沟通、行业交流、产学研用、产业链协同的氢能平台。贵州石油依托贵阳综保二号加氢站建设,促进了政策、技术与资源协同,打造了氢能站建设模板,为省内氢能加注业务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石化股份公司高级副总裁喻宝才表示,未来,中国石化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完善沿线加氢网络布局,推动绿氢制备技术创新,确保氢能供应安全可靠,同时将深化与产业链各方的合作,共同探索氢能储运、加注等环节的降本增效路径,助力打造绿色低碳的氢能物流示范工程,为国家能源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图片由中国石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