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鸦片战争既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也是在民族危亡重压下被迫开启现代化的标志。1840年至1911年辛亥革命,中国的现代化探索可以概括为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主的器物层面的现代化。1911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从学习西方的器物文明到效仿其政治制度、法治模式、思想文化的跃迁,以及最后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建立新生政权,取得长期执政地位。1949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的现代化有了党的坚强领导和坚强的政权保障,并且积累了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验。1978年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中国的现代化步入康庄大道,在半个世纪不到的时间里取得了巨大成就。党的十八大至今,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时代,在快车道上飞速发展,达到了实践和理论的双重高度自觉。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一百多年砥砺前行的伟大初心使命,是中华民族历史实践的最新发展阶段。在这场伟大历史运动中形成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作为中国实践的标识性概念,中国式现代化应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即唯物史观的高度予以审视,使其整全意义得以彰显。
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社会形态的总体性演进
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运动发展规律,把社会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而非一成不变的“结晶体”,这种有机体可以细分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即一个具体的辩证统一的社会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正是立足于整个中国社会形态而展开的总体性发展。其一,高度重视高科技,确立未来制高点的新兴产业,引领人类未来发展新赛道,一句话,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底层逻辑。其二,全面深化改革,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导向,不断变革落后的生产关系,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做到新质生产力和新型生产关系的完美匹配,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战场。其三,在新型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坚持党的领导,科学进行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政治制度,确保政治制度体系有效保护新型生产关系,坚决打击限制乃至于破坏新型生产关系的各种落后关系、敌对力量,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后盾。其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养料,坚持“四个自信”,积极总结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经验,使之上升为新形态的中华文明,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自觉。
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我们必须以社会形态的总体性要求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不能把它狭隘地、庸俗地理解为经济现代化加科技现代化,这远远不够。中国式现代化包含经济和科技的现代化,但不限于此。从生产力的视角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题中应有之义。从生产关系亦即经济基础的视角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而非以资本为中心,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做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从政治上层建筑的视角看,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做到人民是“阅卷人”的主人翁地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从思想上层建筑的视角看,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立足中国实践做学问,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做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新形态
唯物史观在人的问题上坚持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因此,社会形态的发展,归根结底体现为以人民群众的福祉为最高目标,人民群众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归宿。唯物史观正是立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把社会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为本质特征的三大形态,分别对应于前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正是共产主义社会。
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国建设、民族伟大复兴等目标,归结起来就是人民群众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在人的问题上,一方面紧密依靠人民群众的勤劳智慧、努力奋斗、守正创新,另一方面又以人民群众为目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现代化的成果为人民群众所共享,为人民群众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不仅如此,中国式现代化和人民群众的现代化是互为表里的,在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追求过程中忽视人的现代化是极其危险的。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展开,需要人民群众同步实现现代化,逐步生成为理性的、诚信的、创新的、集体主义的社会主义新人。另一方面,只有人民群众生成为现代化的人,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才算真正实现。仅仅有经济的、科技的现代化不能算作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
三、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新地标
唯物史观坚持历史地分析问题的基本立场,承认并称赞资本主义开创了世界历史,终结了此前各民族各国家作为区域史的存在。“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但是,唯物史观又坚决否定资本主义所开创的世界历史,严厉批评这种世界历史实际上是“欧洲中心主义”的世界范围扩张,是“东方从属于西方”。遗憾的是,时至今日,这种世界历史的“支配-从属”性质依旧存在,这就是新殖民主义、新冷战思维、霸权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从来没有西方现代化进程中所伴随的殖民、贩奴、侵略等血腥肮脏。恰恰相反,中国式现代化完全依靠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去实现。确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展需要世界和平,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又会反过来极大地促进世界和平,是世界和平的最大压舱石、稳定器。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快速推进,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世界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正在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式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反对形形色色的殖民主义、霸权主义,一句话,中国正在现代化巨大成就的加持下反对霸权主义的“支配-从属”型世界历史,构建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相互尊重、美美与共的新型世界历史。中国式现代化越是成功,新型世界历史的构建就越顺利。不仅如此,现代化虽然发轫于西方,但是它是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正当历史权利。而中国式现代化正在为尚未进入现代化的各国各民族进行非常有益的、成功的道路探索,给各国各民族追求现代化的理想以方向、道路和勇气。
总而言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的重大事件,是中华民族从近代落后挨打到新时代国强民富、伟大复兴的“浴火重生”。对待中国式现代化,切勿肤浅化、狭隘化理解和实践,而应该借助于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唯物史观的哲学智慧,在历史的、具体的社会形态之总体中去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人的现代化,是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和充实精神家园的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赓续和繁荣,也是对全世界、全人类的重大智慧、道路、文明贡献,是新型世界历史构建的重要源动力。(王广杰,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胡军方,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