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仪器一直以来通过提供高效、可靠的模拟和嵌入式半导体解决方案,在多个市场上推动技术变革。在2025年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TI展出了其在智能汽车、工业自动化和能源系统方面的多项突破,涵盖了激光雷达驱动、电池管理、机器人驱动以及边缘AI技术等前沿应用。
”德州仪器一直以来通过提供高效、可靠的模拟和嵌入式半导体解决方案,在多个市场上推动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TI展出了其在智能汽车、工业自动化和能源系统方面的多项突破,涵盖了激光雷达驱动、电池管理、机器人驱动以及边缘AI技术等前沿应用。作为全球模拟与嵌入式半导体龙头,TI正通过高集成度芯片、材料创新(如氮化镓)及软件生态协同,推动行业从“功能实现”向“性能跃迁”演进。
随着汽车电气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加速,德州仪器充分发挥其在汽车电子领域的技术积累,推出了数千种车规级产品,以应对市场对更智能、更安全、更高效车辆系统的需求。特别是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TI展示了激光雷达驱动器(LMH13000)的最新进展。该产品具有高集成度、长距离测量和精确的温度适应性,可以显著提高自动驾驶系统的实时决策能力,直击行业痛点。
性能的提升:800ps超快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5A峰值电流输出,将探测距离延长30%,解决传统分离方案在温度适应性下的精度衰减问题;
集成的优势:芯片尺寸缩小4倍,外围电路简化50%以上,助力Tier1客户降低BOM成本。
毫米波雷达的AI赋能
新一代AWR2944P雷达芯片通过三大升级瞄准L3+自动驾驶:
信噪比提升30%,支持更远距离探测(前雷达/角雷达场景);集成专用AI硬件加速器,实现复杂算法的片上处理;兼容传统架构与以太网新标准,满足车企“软硬件解耦”需求。
此外,TI还展示了基于BAW(压电薄膜)技术的时钟发生器和振荡器,这些产品在汽车电子领域,尤其是在ADAS和车载娱乐系统中具有重要应用。其低功耗、低抖动的性能显著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精度。
德州仪器在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领域也展示了其最新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在人形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领域。TI推出的氮化镓(GaN)技术为机器人驱动系统提供了更高的开关频率、更紧凑的设计以及更高的能效,使得机器人关节驱动单元的集成度大幅提升。TI的氮化镓电机驱动器能够在更小的空间内提供更高功率输出,满足从手部到其他部位的不同功率需求,进一步推动了机器人系统的紧凑性和高效性。
TI的GaN电机驱动方案解决了人形机器人多关节控制的难题:
功率密度:48V/85A小型逆变器实现4kW输出;
灵活扩:单芯片支持多轴控制(C2000 DSP+Arm多核),满足从手部(<10W)到躯干(4000W)的差异化需求;
同时,TI也展示了基于单线以太网(SPE)的通信方案,解决了传统多线以太网在机器人系统中的高功耗和复杂性问题。通过替代传统多线以太网,TI的SPE方案可实现:降低线缆重量,提升机器人灵活度;优化EMI设计,减少电磁干扰;简化系统架构,助力高效通信。
德州仪器在能源系统领域的创新同样引人注目。TI推出了一系列专为光伏、储能、电动汽车充电桩等应用设计的高效能电池管理和功率转换技术。例如,TI的高压电池管理系统(可支持高达1500V的电网系统)通过精确的电流监测和智能电池管理,优化了电池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TI还展示了其基于GaN技术的光伏逆变器,借助高开关频率显著提高了系统的功率密度,支持光伏板与储能系统的双向交互。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能源转换效率,还为智能电网和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持。
边缘AI是TI此次展会的另一个亮点。传统的云端AI计算面临实时性、数据隐私等限制,而边缘AI能够在本地进行处理,显著提高了应用效率和安全性。在此次展示中,TI展示了一个基于AI的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利用硬件加速技术,能够快速分析心率等生命体征并做出即时响应。
TI在边缘AI领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处理器和硬件加速器的集成,使得边缘设备可以更高效地处理复杂数据,满足自动驾驶、工业控制等实时性要求。通过将AI技术引入边缘计算,TI不仅提升了系统性能,还增强了对数据隐私的保护。
德州仪器在2025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的展示,体现了其在多个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无论是在智能汽车、机器人还是能源基础设施领域,TI都通过创新的半导体解决方案推动着行业的技术进步。通过集成度更高、效率更强的产品,德州仪器不仅助力客户提升产品性能,还为智能化、可持续的未来奠定了基础。随着边缘AI技术的不断发展,TI也在不断拓展其在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影响力。
相关链接:
德州仪器2025慕尼黑上海电子展:推动行业智能化与高效能解决方案的技术发布
德州仪器与华盛昌合作发布创新边缘 AI 拉弧信号检测产品:助力新能源领域智能化转型
德州仪器与库卡合作发布新一代工业机器人控制器
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融合的创新突破:TI、海康汽车与斑马智行携手推动技术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