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6日,米兰讯——Prada基金会将于2025年1月30日至9月8日在米兰伊曼纽尔二世长廊(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II)观景台(Osservatorio)呈现展览《一种语言:电影故事板及其他表现形式》(A Kind of Language: Storyboards and Other Renderings for Cinema)(媒体预览将于2025年1月29日【星期三】举行)。
Georges Méliès是最早运用详尽的草图构思其科幻电影场景的导演之一,其代表作《月球旅行记》(Trip to the Moon,1902)便由此创作而成。然而,故事板真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与动画的兴起息息相关。从1930年代起,弗莱舍工作室(Fleischer Studios)、华特迪士尼制作公司(Walt Disney Productions)以及1940年代的美国联合制作公司(United Productions of America),皆在塑造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同时,委托艺术家创作草图等视觉材料。《一种语言》展出华特迪士尼开创性经典之作《幻想曲》(Fantasia,1940)图稿,如贝蒂娃娃(Betty Boop)、大力水手(Popeye)、脱线先生(Mr. Magoo)、匹诺曹(Pinocchio)、白雪公主(Snow White)和米老鼠(Mickey Mouse),以及其他早期动画角色。正是在这些年代,故事板演变为动画片及真人影片制作中的重要工具,成为故事呈现的具象化和系统化的视觉表达。数十年后,动画项目依然延续着使用故事板的传统。展览中宫崎骏(Hayao Miyazaki)与吉卜力工作室(Studio Ghibli)的草图便印证了这一点。
故事板及其他电影制作过程中使用的视觉材料,旨在塑造场景感,譬如Albert Nozaki为Cecil B. DeMille执导电影《十诫》(The Ten Commandments,1956)绘制的力劈红海场景,或是Max Douy在1975年为Alejandro Jodorowsky改编自科幻小说《沙丘》(Dune)然却未能完成拍摄的同名电影所作的布景研究。某些时候,图稿传达场景氛围,如Edgar Clement为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执导黑色喜剧《诗人》(Bardo, False Chronicle of a Handful of Truths,2022)精心绘制的故事板。故事板、照片及其他图形和注解还可以暗示,当场域本身在电影叙事中占据主导地位时,其场景“ 氛围”如何被表达和呈现,例如Wim Wenders执导的充斥存在主义与抒情气息的电影《柏林苍穹下》(Wings of Desire,1987)。导演Martin Bell、Agnès Varda和艺术家Carrie Mae Weems等人的作品《81号病房之声》(Ward 81 Voices,2023)、《向古巴人致意》(Salut les Cubains,1964)和《立即离开!》(Leave! Leave Now!,2022),也都将照片作为各自作品的创作素材与组成要素。
其他一些故事板的主要关注点在于电影主要角色的身份塑造,比如Pier Paolo Pasolini执导电影《罗马妈妈》(Mamma Roma,1962)中Anna Magnani饰演的无可宽恕的女主角,Todd Haynes执导电影《我不在那儿》(I’m Not There,2007)中Bob Dylan的六重身份,Ingmar Bergman执导电影《假面》(Persona,1966)中剧情推向高潮时两位交融的女性角色,以及Sofia Coppola执导的首部长片《处女之死》(Virgin Suicides,1999)中的五位里斯本姐妹。
几乎所有故事板都在某种程度上解释或推进电影叙事,有些故事板则通常标注拍摄信息,逐帧勾画出剧情发展过程,比如Bernardo Bertolucci执导电影《小活佛》(Little Buddha,1993)的故事板;导演陈翠梅(Tan Chui Mui)为其电影《野蛮人入侵》(Barbarian Invasion,2021)创作的故事板;J. Russell Spencer为Charlie Chaplin执导电影《大独裁者》(The Great Dictator,1940)创作的故事板;Pablo Buratti为Pedro Almodóvar执导电影《胡丽叶塔》(Julieta,2016)创作的故事板;以及Terry Gilliam为其电影《恐惧拉斯维加斯》(Fear and Loathing in Las Vegas,1998)和《这个男人来自疯狂世界》(The Man Who Killed Don Quixote,2018)创作的故事板。动画故事板结合声音和动态效果,强化了这种渐进感,从而也暗示了场景的时序性。Buratti在为Álex de la Iglesia执导的惊悚电视剧集《30枚银币》(30 Coins,2020–2023)创作故事板时,便使用了这一技术。这一技术始于Jay Clarke和Edward Bursch与Wes Anderson合作制作的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2014)时。
某些时候,故事板及预备草图被视为艺术品,比如Satyajit Ray 1995年经典电影《大地之歌》(Song of the Little Road,1955)的怀旧风自然主义水墨画。贾樟柯导演通过其三屏视频装置《影像的讲述》,探索这些素材的艺术维度,呈现电影《风流一代》(2024)从初始意象到剪辑,再到最终成品的创作演变。在过往数十年的创作中,自著作《电影史》(Histoire(s) du cinéma,1988–1998)至最后一部电影《影像之书》(The Image Book,2018),Jean-Luc Godard通过独特拼贴与随记手法,创造出“时刻的措辞”,将故事板或剪贴簿中的创意转化为电影语言,提出关于影像制作、艺术、宗教、表现和准则等深刻问题。
注解式故事板、图稿与示意图同样运用于歌舞电影中,如1984年Jonathan Demme执导的Talking Heads乐队演唱会电影《别假正经》(Stop Making Sense),以及编舞大师Merce Cunningham与视频艺术家Charles Atlas联手创作的实验性作品《Torse》(1976)。本展览探讨舞蹈动作与拍摄过程如何交织融合,展示Matthew Barney《编舞组曲》(Choreographic Suite)系列混合媒介绘画作品——此系列作品记录其在创作里程碑式作品《悬丝1》(Cremaster 1,1996)时构思合唱团舞蹈的关键阶段。